浅谈易经与科学的关系
新闻来源:易世界    点击数:269    更新时间:2012/3/1 12:18:58    

易经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易经究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对于这一问题,有必要加以讨论,通过二十几年来对周易的学习和研究,我认为,周易是科学,并对科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关于科学名称
  
  一说起科学,中国人马上会想起西方的科学家瓦特、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诺贝尔等,因为近代科学是西方传入我国的,连“科学”一词也是泊来语。
  
  科学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实际上在有人类之后,就已经存在,就拿我国古代来讲,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而却没有使用“科学”一词,据"中国文化知识精华"载:我国最早使用的“格致”一词相当于现代的“科学”一词。"礼记•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明末天启六年,"空际格致"一书出版,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空际”相当于“自然”,“空际格致”就相当于“自然科学”一词了。到了清代,“格致”成为对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鲁迅"呐喊"自序中讲:“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格致”一词在中国大约用了三百年。
  
  “科学”一词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日本在1832年出版的有关解剖学的书里,用过解剖学是医学的“一科学”提法,还用过“一科一学”的提法,这是法国人孔德把知识分成许多门类所造成的。到了1880年,日本才把“科学”这两个字正式固定下来。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一文里首次借用日本的“科学”一词,接着康有为在1898年的"戊戍奏稿"里也使用“科学”一词。后来陈独秀在编"新青年"时,曾风趣地用半音译“塞先生”代表“科学”一词,不久“科学”一词在中文书里就代替了“格致”而普遍使用起来。
  
  致于掌握科学很丰富的人,就被称为“科学家”,是1840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费米尔创造的。他曾在一次讲演中讲:“在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的耕耘者,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名称,我想称呼他们为‘科学家’”。
  
  看来,外国“科学”一词的形成也只是近代的事情,比起中国使用同类词汇的时间,要晚许多年。
  
  老子讲:“大道本无名,强名曰道:”可见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然而却殊途同归,但名称却因地域不同而有别。
  
  二、中国科学的起源与中国的科学
  
  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学的定义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那么,中国科学的起源是什么?笔者以为,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即是易经之始,也为科学之发端。经过6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各个时期都对易经进行研究、开发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下边举一些例子加以分析说明。
  
  “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
  
  “八卦”象征西北,北,东北,东南。南,西南,西,等八个方位。
  
  八卦象征春、夏、秋、冬、寒、暑往来……
  
  五行象征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并具五行生克制化原理。
  
  以上应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八卦象征父、母、少女、中女、长女、少男、中男、长男等
  
  八卦象征君、臣……
  
  以上应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八卦象征男、女
  
  八卦象征(乾)头、(兑)口、(离)目、(震)足、(巽)股、(坎)耳、(艮)手、(坤)腹
  
  八卦象征(乾)督脉(兑)肺、大肠(离)心、小肠(震)心包、三焦(巽)胆、肝(坎)膀胱、肾(艮)胃、脾(坤)任脉
  
  和太阴经、阳明经、少阴经、太阳经、厥阴经、少阳经等。
  
  以上应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
  
  八卦中的乾和坤象征数学中的1和0,被称为二元算术,易图实际是用0和1表示的数列。例如:乾卦的卦象是111111,坤卦的卦象是000000……余类推。
  
  以上应属于数学的范畴。
  
  易经八卦中所蕴含的象数思维方法或太极思维模式,其包含两大类:一是“取象比类”思维方法,取“立象以尽意”的思维途径,因象以明理,着眼点在“象”,“象”有两类,一为卦象,二为物象,“取象比类”即是将八卦的卦象与其表征的物象联系起来,进行运作。实质上是借助某种直观形象,作为标志物,触类旁通,引起联想,推导出相关结论;二是“运数比类”,取“极数通变”的思维途径,着眼点在“数”。
  
  大易学家唐明邦教授总结,太极思维方法有四大特征:一是具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诱导的特征;二是具有“阴阳对称,刚柔调和”的特征;三是具有强调序列,注重节律的特征;四是整体思维的特征。
  
  以上应属于思维科学的范畴。
  
  所以,“易经八卦”应该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代名词。
  
  据"中国文化知识精华"载,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四五千年前,当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人还处在茹毛饮血的阶段,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享受着相当开化的物质文明了。从熟食到精馐,从衣蔽体到着绸缎,从构木为巢到营筑宫室,从神农尝百草到完善的农业技术和医学,远古时代的发明家们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最初的伟大贡献。可惜的是,这些创造发明者的真实姓名有些没有留传下来。那些古代发明家的“科研成果”被冠于传说中的人物的名称,使之成为某一事业的始祖,如嫘祖之于养蚕,神农之于中草药。
  
  他们实际上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化身。他们既是领导人们改造自然的领袖人物,又是富于创造性的卓越人才。因此,在确定远古时代的“科技成果”时,大可不必斤斤于“专利权”的归属,只须记住那些发明创造确实存在过就行了,因为,早在文献记载之前,它们就已经有惠于人类了。下面,列表说明这些发明家的名字和他们的成果:
  
  发明内容发明家文献记载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在历史上不仅自己享受着这些创造发明所带来的文明,而且还将这些成果传到了国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现将有些生产技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与在欧洲应用的时间作一比较:
  
  发明出现在中国在欧洲(年)
  
  链斗水车公元2世纪1672
  
  轮碾磨公元8世纪1607
  
  冶金鼓风机公元2世纪1200
  
  旋转风扇公元11世纪1556
  
  活塞风箱公元14世纪1500
  
  手拉织机公元1世纪400
  
  车轮公元前7世纪1200
  
  弩机公元2世纪1100
  
  陀螺公元前4世纪1700
  
  风筝公元前1世纪1589
  
  钻井技术公元1世纪1126
  
  铸铁公元前7世纪1300
  
  敞肩石拱桥公元7世纪1883
  
  铁索桥公元5~8世纪1741
  
  艉舵船公元8世纪1180
  
  火药公元7~8世纪1200
  
  指南针公元8世纪1190
  
  造纸术公元前2世纪1140
  
  活字印刷公元11世纪1440
  
  瓷器公元2世纪1800
  
  我们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将这些举世公认的发明和发现,传到国外以后,那里的人们为了纪念它的故乡,就以“中国”来命名。英文字典在中国这个词条下记载着:不倒翁——中国翻筋斗者,墨——中国墨水,白铜——中国石,豇豆——中国豆,长城——中国的大墙,虫白蜡——中国蜡,楝树——中国果树,苎麻——中国草,月季——中国蔷薇花,桐油——中国木本油,青菜——中国菜,“世界珍果”——中华猕猴桃,青——中国蓝色,锌白——中国白色等。
  
  至于用“中国”命名的发明创造,那就更举不胜举了!
  
  中国——瓷器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一个词“china”,这是世界人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高度赞誉,在西方家庭里,都为能有一件中国瓷器作摆设或为有一件中国瓷器用具而自豪。瓷器是在古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真正发明瓷器则是我国人民。早在商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带釉陶器。到了汉代,已经实现了从釉陶到青瓷的演进。唐朝时,我国的瓷器已经传入海外,这种可以乱真的“假玉器”立即轰动了西方世界。
  
  中国雪和中国盐,不要以为雪和盐也有中外之分。这里是指一种叫“硝酸钾“的化合物。硝酸钾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大家知道,火药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就已发现了硝酸钾。那时,称硝酸钾为“消”(硝石),古书里有“消石出陇道”的记载,可见硝酸钾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我国汉代药典"神农本草经"里将硝石列为重要的药材,并用于炼丹术。大约在唐代,硝石就随同医药和炼丹术流传了出去。阿拉伯人看到硝石外表像雪,又是从中国传来,就给它取名“巴鲁得”,意思就是“中国雪”,而波斯人看到它外表像食盐,则取名“中国盐”。开始的时代,他们用硝石炼金,治病和制造玻璃,后来学会了用它制造火药。不久。硝石和火药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从此,我国的硝石和火药便成为举世公认的发明。
  
  契丹火箭,契丹是阿拉拉人对古代中国的一种称呼,古代阿拉伯的兵书中,称一种火枪枪头为“契丹火箭”,意思就是中国的火箭。原来,这种枪头是用一种火药制成的火箭,而火药和火药火箭都是从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早在公元七八百年时,我国就发明了火药火箭,当初仅用于狩猎。到了宋代,火药火箭开始用于军事。到明代,火药火箭的形式已发展成多种多样的,而且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公元13世纪,火药火箭传入阿拉伯,使阿拉伯的武器得到很大的改进。
  
  飞唐和飞龙,唐和龙都是中国的象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繁荣兴盛的朝代,声誉远及海外。因此,海外各国后来就称中国为“唐”,海外华人亦自豪地称自己为“唐人”。在我国古代,龙一直作为皇帝的象征。因此,外国人也常以“龙”来代表中国。我国人民还常用“龙的传人”来比喻自己是祖国的儿女。“飞唐”和“飞龙”两个名称指的是我国的同一种玩具——风筝。“飞唐”是法国人的称呼,“飞龙”则是德国人的称呼。据考证,风筝在我国出现至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有人说,公元7世纪时,我国的风筝就已传到日本,以后又传遍世界各国,成为后来现代飞机发明的基础。风筝和火箭的功勋已经载入世界航空发展史册,在当今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里就赫赫立着这样的字牌,“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中国陀螺,陀螺是为人熟知的儿童玩具。在我国夏县西荫仰韶期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的石刻陀螺,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陀螺。至今已有六千年的历史,然而,法国人所称的“中国陀螺”则指另外一种儿童玩具——竹蜻蜓。有人认为竹蜻蜓的诞生起源于船浆,而船浆起码在4000年前就在我国出现了。据估计,竹蜻蜓大概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18世纪时,这个小玩意儿传到欧洲,很快受到欧洲人、特别是科学家的青睐,他们纷纷仿制竹蜻蜓,不仅是玩,而且用它进行飞行表演。有趣的是,这种表演还常常在英国伦敦大学和法国科学院进行。法国人就把它叫做中国陀螺。
  
  唐图,唐图是外国人给中国的又一玩具——七巧板取的名称。七巧板是一种七块板组成的拼图玩具。它起源于我国古代一种错综复杂的分合案几。宋代黄长睿曾撰有"燕几图",这种案几原是供宾客娱乐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小玩具。到清代,我国有人撰写了专门研究七巧板的著作,并随图传到国外,很快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喜欢的玩具。据说拿破仑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失败流放荒岛时,还常常津津有味地摆弄着这个玩具。由于这个有趣的板块诞生在中国,因此,世界各国几乎都不直呼它为“七巧板”,而称它为“唐图”——“中国的图块”。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易经八卦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人民发明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世界各国所不能比拟的。
  
  三、外国科学家谈中国"易经"与科学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介绍了最早发现"易图"符号阴爻――相当于数学中的0,阳爻——相当于数学中的1的法国传教士白晋送给莱布尼兹的两个易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他说:“我们看到代数语言和数学语言的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正如同"易经"的排列系预示二进位制一样。”这要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大代数学与微积分学的发明者莱布尼兹说起,在1679年靠他自己的智慧发明了“二元算术”之后,但因为不能应用而没有公布于世。1698年,他从在华的传教士白晋的来信中知道了中国的"易经"和八卦易图,他从伏羲64卦中得到了有系统、有条理、有逻辑的科学方法,惊奇地发现64卦与他发明的“二元算术”完全一致。认为如果以阴爻――代表0,阳爻——代表1,则"易经"中的64卦象就是一个二进位制的排列组合。1903年他发表“二进制计算的阐述”论文,副标题是“关于只用0和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学的意义”。他在给白晋的信中说:“人们都知道伏羲是中国古代的君主,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中华帝国东洋科学创立者,这个易图可以算现代科学最古老的纪念物。然而这种科学,依我所见,虽然为四千年以上的古物,数千年来没有人了解它的意义,这是不可思议的。它和我的新算术完全一致。当大师正在努力理解这个符号的时候,我依大函便能给它以恰当的解答。我可以自白:要是我没有发明二元算术,则此64卦的体系,即为伏羲易图,耗费了许多时间,也不会明白吧。”“将伏羲的文字再延展出去,发明一种新的文字。易64卦给与‘普遍文字’”的发明以重大的暗示,使思想与数发生关系,对于思想计算上是有非常的利益。这个发明,于人类精神作用的完成及道德与宗教真理的进步,更有兴趣,而眼界亦展拓了。“莱氏意想不到其得意之作早在中国伏羲64卦中就有表达,钦佩之余他写信给康熙皇帝,要求加入中国国籍,并在法兰克福创立了一所中国学院。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西方科学家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贤哲没有走上这一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他们)全部做出来了。”
  
  比利时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高律,对"周易"给予很高评价。他说:“17世纪是欧洲科学的黄金时代,也是欧洲人民开始同中国文化接触的时代。世界科学的一些创始人,如莱布尼兹曾高度赞扬中国的灿烂文化为欧洲科学实践的源泉。”他还说:“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和中国文化教授席文说:“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周易"在自然哲学中的应用,我们就会发现,它最常用于的是对变化作能动的解释。”“"周易"的语言是极有意义的专门语言,它比现代科学所试图达到的,要更为有力。在没有努力透彻理解它以前就把它当作科学发展的阻碍而加以排斥,这是令人遗憾的。”他认为,恰恰是"周易"“把人类广阔经验联结在一起。”
  
  1987年美国海军天文台的罗伯特•哈林顿宣布:太阳系存在第十颗行星,这是客观存在,毋庸置疑的。但是最早预测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不是美国人,而是中国旅法学者刘子华先生,他于1940年在巴黎用"易经"八卦原理推算出了太阳系存在第十颗行星,并且计算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密度为0.424,轨道运行速度为1.689公里/秒,对太阳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以179年为周期绕太阳旋转。他的"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的论文使世界震惊。巴黎大学哲学系主任,论文审查委员会主席爱米尔卜勒耶说:“他费了许多考证和智慧显示出现代科学与纯直觉的知识构成的中国古代科学有深奥的吻合”。法国仆尔日天文台台长摩尔称:“其博士论文为我们指出了中国古圣贤的宇宙科学,竟如何与最近四个世纪中若干代学者耗尽艰辛所得的结果相吻合”。
  
  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凭籍中国的"易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他在自传中说,他的著名的正反合的辩证逻辑定律,是受中国"易经"启发而写成的。并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
  
  英国社会人类功能学派的奠基人之一赖德克利夫——布郎十分赞赏中国古代的阴阳哲学,他在"社会人类学方法"一书中说:“对立统一的思想是赫拉克利特与毕达哥拉斯的信徒从东方继承过来的,至少在古代中国阴阳哲学中,包含了这种思想最完整的详尽阐述。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即‘一阴一阳谓之道’……在古代中国的哲学中,给予了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的最广泛的外延,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宇宙,都可以被解释为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依据阴阳学说提出互补性概念和并协性原理时,总觉得语言叙述不能充分表达原意。1937年来中国讲学,在孔庙看到了用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时大为惊讶,认为太极图是他的思想的最恰当的表现,因此选中了太极图做他的族徽,象征着中西文化的融合和牛顿力学被量子力学所代替。
  
  从以上外国诸位大科学家对中国"易经"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中国的"易经"就是科学,并且是无所不包的科学和进行科学实践的源泉。
  
  四、中国的科学家谈"易经"与科学
  
  外国的科学家把中国的"易经"作为科学可以说是五体投地,佩服无比,那么中国的科学家、哲学家是如何来评价的呢?
  
  现代哲学家,新理学体系创立者冯友兰先生提出“"周易"为宇宙代数学”。
  
  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指出,“阴阳是朴素的辩证法,五行是朴素的唯物论。”“"周易"也已了解到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的原理。”
  
  现代哲学家、思想史家、易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周易"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的重要哲学思想有本体论、辩证法、天人关系学说、人生哲学、社会伦理道德等等。其中对宇宙运动变化规律论述得最为深入,并将其视为社会及人生变化的基础,因此“易”可解释为宇宙变化之大历程,而讲宇宙变化最详密者便是"易传"。他在为"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周易经传的这些思想表现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是中国古代哲人对于宇宙奥秘和人生真谛的深刻认识。用现代的名词来说,可以说"周易"经传揭示了自然界与社会生活的辩证法普遍规律。根据这一见解,可以说"周易"经传是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宝典。”他在"易学与中华文明"中说:应该承认,二千多年来,"周易"经传乃是中华智慧的主要源泉。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指出:“"易经"是纯而又纯的科学精华”。
  
  当代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航空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应用力学与系统工程学家、两院院士钱学森先生说:“"周易"是科学的经典”。
  
  现代哲学史专家、易学家、周易博士生导师朱伯崑认为,"易传"为易学哲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两汉时期同天文历法相结合,受到天人感应的影响,形成了以卦气说为中心的哲学体系。他认为易学哲学的显著特点是通过"周易"占筮体例的解释来表达其哲学观点。
  
  台湾中华数学百科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中华易经学会理事长黎凯旋先生认为,"易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理则逻辑数学。"易经"由阴――、阳——两爻的排列而衍生二进位算法,及八卦乘方法即二项式定理,然后又由64卦的组合,而求出成卦、变卦的方法即策算法,以及代数学的“大衍求一术”等。在级数的运用方面,由孔子所说“天一地二……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算术级数求和法,进论“太极生两仪……”的几何级数求和法。还有“三天两地而奇数”的勾股弦直角三角学等。称易经是宇宙最高原理。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易学家、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唐明邦先生认为,"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是东方文化的奇葩,是精湛的“宇宙代数学”,是古代科学家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是历代统治者经邦济世的宝典,也是上古巫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唐教授认为,周易和易学中所蕴含的象数太极思维模式,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助产士的作用,它促使科学家们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得心应手而多有创获。
  
  在王建辉、易学金主编的"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一书中,将“八卦”、“阴阳五行”等编入“科技、发明”分类中,并有这样的叙述,阴阳五行学说相当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各门自然科学,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化学和医学,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关于宇宙生成、天体演化的元气理论上,对古代化学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炼丹术上;对古代医学的影响,更远远超过了其他科学,构成了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基础。此外,对中国古代数学、物理学和农学等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在"古易新编"序言中指出:"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它为古今中外学者所重视,乃是由于有朴素而又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因之确非偶然。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谈"一书中说:”实际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萧萐父在"周易与现代化"序言中说:“近现代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东方古代原典中某些哲学范畴、思维模式等,似乎更符合现代科学所揭示的宇宙图景,有的更从"周易"象数体系中找到了与现代科学相对应的数列和原理。”
  
  台湾著名中医学家陈照先生说易经中的阴爻和阳爻分别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器的象形文字,周易中说“乾动也直,坤动也闢”,意为男人心性动则直,直最简单的象形标志是“1”,女人心性动则闢,闢是门户张开之意,它最简单的象形标志是“0”。换言之,阳爻“——”等“1”,阴爻“――”等于“0”于是启发莱氏的灵感而演述出二进位制的二元算术。为计算机打下了数学基础。使现代科学尖端的宠儿电脑具备了心脏,进而使若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他还讲:“易的范围则更广了,它包括所有的学术,如物理、化学、数学、电脑、生理、天文、地理、哲学、医学、科学……。乃是所有学术浓缩之学。但对所有学术只有简要的提示……”“中西医学两者所走的路径不一”,“中医学一开始就是核子的太极(阴阳),然后扩散至四象,八卦而六十四卦,再究及边际末梢每爻的阴阳消长。”所以称中医学为“宏观”的哲学理则……“西医学则从边际末梢的细节,渐次慢慢趋向核心,象征着六十四卦的细则结构的某一爻开始来完成爻的本质意义乃至一个卦,再慢慢趋向于核心目标的太极,尽管两者方法与方向的不同,但终究会有一天相遇而统合于一的。”
  
  从以上中国的科学家对"易经"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易经"是纯而又纯的科学精华,是科学的经典,是中华智慧的主要源泉,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易经"是宇宙最高原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是东方文化的奇葩,是精湛的“宇宙代数学”,是古代科学家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是历代统治者经邦济世的宝典,也是上古巫史文化的“百科全书”。这样看来,"易经"是科学是确凿无疑的了
  
  五、现代科学与周易原理的同构性
  
  从伏羲画卦到现在已经有六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先哲承上启下,开拓创新,形成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的中国人民,而且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也影响着世界人民。"易经"作为中国科学文化的活水源头,就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的确具有永恒的魅力,正如西方哲人荣格(C.G..jung)在"周易"英文再版序言中所说:“谈到世界人类之智慧宝典,首推中国之"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我们不妨举出一些例子来看看周易原理与现代科学的同构性。
  
  1、阴爻“――”和阳爻“——”与二元算术的“0”和“1”。
  
  2、“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为象,四象生八卦”与微积分学中的“微分”,反之是“积分”、数学二项式原理、宇宙代数学、宇宙生成理论、混沌理论等。
  
  3、伏羲八卦次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门氏化学元素周期率,各元素外层电子数由一到八顺序排列,八个为一周期,如第二周期“锂(一)铍(二)硼(三)碳(四)氮(五)氧(六)氟(七)氖(八)”,第三周期“钠(一)镁(二)铝(三)硅(四)磷(五)硫(六)氯(七)氩(八)”等。
  
  4、八卦排列组合成64卦
  
  生物遗传密码,脱氧核苷酸组合成64对遗传密码。
  
  数学排列组合,解方程,矩阵代数,概率分布。
  
  5、否极泰来、阴阳消长等阴阳学说原理与旱涝预报、地震预报、细胞癌变机理等。
  
  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
  
  6、光学码盘与"易图"原理一致。
  
  7、“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与金属矿床形成。
  
  8、易经的通过变化产生动态模式的观念与现代物理中的矩阵理论。
  
  9、八卦图与强子八重态.
  
  10、徐道一的太极序列中,不同事物的基本性质与"周易"的基本思想相似。
  
  11、太极图与玻尔的并协互补原理
  
  12、太极图与现代图象
  
  还可以举出许多,但已经可以充分说明,许多自然科学原理和"周易"原理的同构性。
  
  综上所说,"周易"原理广大悉备,道法自然,其中蕴含了大量科学的基本原理,不但对中国古代科学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推动力量,而且对世界近代科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周易"不仅不能扣上伪科学的帽子,更不能说"周易"文化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相反,"周易"是科学是国内外科学界所公认的,不容置疑。
  
  六、中国阻碍近代科学萌芽产生的原因
  
  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受到阻碍,应当认真思考,查找原因,笔者认为,中国近代科学萌芽受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不进行改革开放,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在西方国家已经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之后,中国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眼中,在中国的领土上,“华人与狗”同类,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又受到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残遭杀戳和摧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历八年之久,试想,中国人民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生命无保障,人格受侮辱,衣食没依靠,疲于奔命,那里还有什么精力去搞科学研究,直到解放之后,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这之间,中国人民正是以周易所铸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侵略者,打倒反动派,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后又经过半个世纪“自强不息”的努力奋斗,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科学技术才得到了飞速发展,“二弹一星”、“神五”、“神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成功,无不重新展示中国人民在周易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表现出了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就改革开放而言,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也是最棒的,外国人之所以掀起研究“周易”热潮,也正基于这一点。因此,推动科技发展的是周易文化,阻碍近代科技萌芽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七、结论
  
  综上所述,周易与科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孪生兄弟,周易是科学,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说到现代人还没有完全理解周易的深刻的内涵,而认为周易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萌芽,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象现代哲学家、思想史家、易学家、张岱年先生所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它无形中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开发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智慧,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对立统一”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和阴阳爻就是0和1,使思维与数发生联系的科学观。因此,我们再不能看不起自己的传统文化,再不能让外国人当成宝,我们却当成草,外国人积极学习它,我们却漠然置之,因此,我们应该翻然醒悟,奋起直追,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要开发易经的智慧,同时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鉴于此,我们应该组织力量,投入资金,将周易与科学分专业进行专门研究,以开发其深遂的科学内函,促进科学发展,进一步为现代化服务。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化知识精华
  
  2、周易志
  
  3、“羑里杯”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
  
  4、“红旗渠杯”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
  
  5、鹤松易


本网站所刊登的易世界及易世界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易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易世界(http://www.worldyi.com/)

易世界 周易,易学,易经,奇门遁甲,四柱,六壬,金口决,相学,紫薇斗数,铁钣神数,梅花,手相,八字,风水,风水学,住宅风水,家居风水,办公室风水,风水师,风水大师,算命,八字算命,八卦,取名,起名,宝宝起名,小孩起名,生辰八字,八字起名,墓地风水,择吉,预测,祖坟风水,看风水,,办公风水,厂区风水,楼盘风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周易》思想带给我们的意义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资讯了
【刷新页面】【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业务范围

更多
 为什么说手机号码有0不建议大家使用呢?
 数字能量
 【学业预测】
 【财机预测】
 【婚姻预测】
 【公司命名】
 【四禄奇门】
 【环境风水】

 

   联系我们

扫码添加好友

手机:18668066228
邮编:100089
邮箱:an-lan@126.com

 

 

著名风水师屠安兰个人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5925号
地址:安兰易学   电话:18668066228 |